欢迎访问四川常明灯具有限公司网站!

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路灯百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路灯百科 > 时事聚焦

中国*虚拟学生“华智冰”“入学”清华大学:下一代AI的尝试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1-06-16    作者: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中新社北京6月16日电 (马帅莎 李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华智冰”研发团队成员15日在北京表示,设计虚拟学生“华智冰”的初衷是希望“她”*终能像人一样思考、不断学习,理解人的想法,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这也是对下一代AI的尝试”。

  日前,“华智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自我介绍视频引发中国网友关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5日举行“华智冰”成果发布会,宣布“华智冰”正式“入学”。作为中国*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将师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唐杰,即日起开启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生涯。

  “脱胎”于中国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华智冰”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除了作诗、作曲、绘画等才艺,“华智冰”还将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这也使“她”大大不同于一般的虚拟人物。

  此外,兼具智商和情商的自动问答能力也是“华智冰”的才能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黄民烈认为,下一代智能对话系统的特征应是“有知识,有情感,有个性”。对话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有“温度”、能实现共情表达。机器的个性与身份的前后一致性也是建立可信人机交互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谈及“华智冰”未来的学习规划,唐杰表示,*年希望“她”能够“泛读天下书”,也就是学习各种语料;第二年希望“她”学习深层知识,即挖掘数据中的隐含模式;第三年希望“她”能够像人一样进行创新。

  关于更长远目标,唐杰指出,希望“华智冰”具备超越图灵测试的通用机器认知能力,能够依靠一个大模型,在面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应用场景时,“不是重新训练模型,而是反过来丰富、增强模型”。

  在“华智冰”研发团队成员看来,AI正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AI算法的关键也变为如何实现AI认知的主体。“因此,我们想做一个面向认知的AI主体。设计虚拟学生‘华智冰’的初衷是希望她*终能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不断学习,理解人的想法,主动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互动,直观、全面地捕捉人类的需求。这也是对下一代AI的尝试。”

  唐杰透露,目前正在设计“华智冰”的2D和3D数字虚拟人物形象。关于是否要将“华智冰”做成实体机器人,以及实体机器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AI主体的智力,团队仍在探讨中。(完)

【编辑:朱延静】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Name

Telephone

Leaving a message

备案号:蜀ICP备2020031883号-1 Copyright © 四川常明灯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城市分站:  四川  南充  广元  甘孜  阿坝  西昌   技术支持:   万家灯火